“生活在南昌我们感到很幸福”——“老街坊看新变化”活动侧记|天天看点
4月26日,80多位“老街坊”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南昌广播电视台、南昌日报社承办的“老街坊看新变化”活动。从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到产业发展提质升级,从特色产业发展到美丽乡村建设,在一整天的时间里,“老街坊”们看城市建设、看产业发展、看乡村振兴,用眼、用心,用镜头、用语言记录下了他们感受到的一切。
看城市建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精彩蝶变 幸福有感
“这个是我们做的,没想到在这能看到‘它’。”在南昌市民中心一楼展厅,几位“老街坊”看到一辆展出的“长江750”摩托车时,眼眶突然湿润了。
“我曾是洪新机械厂的钳工。那时我们厂生产的就是‘长江750’摩托车。”“老街坊”钟菊花表示,再次看到“长江750”,让她想起了她的青春。
在南昌市民中心4楼沙盘前,南昌城市宣传片让“老街坊”们激动不已。“以前的南昌不大,现在城市框架越拉越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好。”69岁的吴坚符笑言,尽管自己在南昌生活了近70年,这还是第一次这么系统深入地了解南昌的变化。
近几年,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市容市貌日新月异。
谈起南昌的新变化,“老街坊”们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以前,过了八一桥就叫‘乡下’。你看现在的红谷滩,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站在洪州大桥施工现场,仰望着高耸的主塔塔柱,“老街坊”童子凤说,现在她就住在红谷滩区,随着过江大桥、隧道不断增多,交通越来越便利了。
对绝大多数市民来说,来到大型项目施工现场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看施工进度,这次来到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现场,听了工程师的介绍,才知道南昌这几年为了提升城市品质下了大功夫。”“老街坊”陈国强表示,洪州大桥和复兴大桥的建设速度让他感到热血澎湃。
一路走来,南昌的交通建设成果让“老街坊”罗春霞欣喜不已:“希望南昌东站能早日建好,昌景黄高铁早日通车。这样我们就可以更便捷地去景德镇看瓷器、去黄山爬山。”
看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 聚链成势
“C919有哪些部分是‘南昌造’”“我们的飞机生产真的那么厉害吗”“民营企业都开始生产发动机了啊”……在南昌航空科创城规划展示中心,“老街坊”们对南昌航空产业发展产生了极大兴趣。
在南昌航空科创城规划展示中心,造型各异的飞机模型、内容丰富的展板,让人直观感受到南昌在中国航空事业中的地位。“老街坊”们认真地听讲解员述说南昌航空产业发展历程,切实感受到南昌航空城的蓬勃发展。
如果说持续改善的交通条件改变了南昌的时空格局,那么不断发展的各类产业项目就为南昌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龙旗南昌科技园,各类电子产品让“老街坊”们“震撼”了一把。“听说这一个厂就有几万名员工,好多手机、笔记本电脑就是从这里制造出来的。”“老街坊”李伟表示,前往科技园的路上看到了许多企业,才了解到如今南昌的产业发展势头这么猛。
在南昌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工厂),“老街坊”们被当下火热的新能源产业吸引了目光。“这代表着高科技、新兴产业的企业展现了南昌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老街坊”黄玉雯惊叹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都是无尘车间,这和以前我们工作的企业环境完全不一样。”
南昌产业的发展速度,让“老街坊”们触摸到了英雄城蓬勃的经济脉动。
“南昌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更体现在南昌不断引进各种产业项目,城市的发展硬实力和经济发展基础越来越强。”“老街坊”宋玉玲说,看到大项目、大工程、大产业,亲身感受南昌的飞速发展,很震撼、很幸福、很自豪。
看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 赋能发展
在梦飞田园的1500亩芦笋基地里,讲解员告诉“老街坊”们,芦笋是一种高附加值农作物,一年产值有一千多万元,这让“老街坊”郭爱国很惊讶。他表示,芦笋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这个模式值得推广。
随着南昌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的全力推进,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喜爱摄影的“老街坊”张斌在参观过程中,一路走一路拍,生怕错过美丽的瞬间。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把自己拍摄的照片第一时间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中,并迅速引发一波“围观”热潮。他用镜头记录下南昌正在实现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同框”。
在甘舍村下屋自然村,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给“老街坊”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老街坊”徐勤表示,甘舍村下屋自然村让他们对南昌当前的城市和农村发展有了新认识,“下屋自然村有城里人想不到的美,我也很想住在这里。”
傍晚,结束一天的行程,“老街坊”们还觉得意犹未尽:“这么多的好地方,这么大的新变化,让我们这些‘老街坊’看到了南昌的明天会更好,我们要跟着新变化追求更好的生活,生活在南昌我们感到很幸福。”(全媒体记者 高学斌)
编辑:胥岩
关键词: